持續幾年的電力短缺后,2009年,忽然出現了電力“過剩”的字眼。然而,在一片“過剩”聲中,國家能源局還提出2009年增加8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,過剩還要增加投資?或許,“過剩”只是一種表象,著眼整個電力發展才是根本。
“不是過剩,是略有富余。”電力企業對日前的“電力過剩說”有些不認同。
在湖北荊門,荊門供電公司的員工們每天都會收到關于用電量方面的手機短信,2月14日這天,總經理助理朱銀軍的手機上顯示著“今日用電1256萬度,比去年同比增加4%”,而2008年同期增幅則在10%左右。
“4%只能說是電力需求增速放緩,而不是2009年用電量比2008年低,是相對于2008年的增速而言,2009年的增速降低了,2009年的用電量還是高于2008年同期。”國泰君安電力分析師王威一直在強調“增速”兩個字,他說,“不能模糊地稱電力過剩。”
早在四個月前,“2009電力過剩”的字眼就出現在了各報頭和電視熒屏。但是,在《能源》雜志的采訪中,電力專家們紛紛予以否認。“中國火電的利用小時數在下降,但遠沒有達到‘過剩’的程度。”著名電力專家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調研室業務咨詢朱成章說。
更有人提出質疑:在一片“過剩”聲中為何國家能源局還要提出2009年增加8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?或許,“過剩”只是一種表象。
“過剩”表象
荊門位于湖北中部,素有“荊楚門戶”之稱,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,擁有荊門石化總廠、荊門熱電廠、葛洲壩水泥廠等多家中央、省屬企業。
除去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沿海地區,處于內陸的荊門足以代表國內大部分城市的現狀。“能源化工、水泥企業是用電大戶,但荊門這些企業的開工率只有80%。”朱銀軍說。
幾乎同時,《能源》雜志記者收到了河南洛陽的準確數據:截止2009年1月,洛陽售電量下降31%,主要是電解鋁等高耗能企業的用電量下降,還有例如中信重機等外國訂單較大的企業受影響較大,中鋁洛銅等國家大型企業電量也不同程度下降。
離洛陽一個小時路程的焦作市情況幾乎相同,河南煤業化工集團焦煤公司師紅亮對《能源》雜志記者表示,其公司供應的幾個當地電廠都不是滿負荷運轉,“一般是六成”。
電力需求放緩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。但面對電力“過剩”的說法,以上幾家電力企業還是表示質疑。
追溯這一輪電力“過剩”的提法,最權威的報告是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的《2009年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》,報告中對今年國內能源行業做出了悲觀預期。
報告預測,2009年中國電力需求將大幅回落,同時,考慮到電力生產能力的增強,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將繼續下降,會出現電力過剩。
2009年1月,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2476億千瓦時,同比下降12.3%。其中,受2008年秋、冬季汛情影響,水電發電量289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28.9%;火電發電量2109億千瓦時,同比下降16.7%。另據報道,當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2.88%。
“主要還是金融危機影響,對當前經濟悲觀,認為投資前景不好,消費自然就少,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對投資影響也非常大。因此,經濟增速必然下降,繼而導致電力需求下降。”王威說,金融危機與電力減少有間接的關系。
朱銀軍也表示了同樣的看法,他作了個形象的比喻,“用電量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晴雨表”。
“并非電力過剩,只是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的暫時增量下降。”朱成章多次對《能源》雜志記者重申自己的觀點。
作者:張娜 來源:《能源》雜志